公司动态分类
PP电子苏州河滨水工业遗产更新如何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景观

  PP电子从“仓栈工厂林立”的繁荣兴盛到停产搬迁,再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苏州河畔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滨水工业遗产怎样成为“共享的城市景观”?

  “在工业遗产保护已成为共识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将封闭、孤立的工业生产遗址,转变为所有市民共享的生活岸线,是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写作的第一动力。”近日PP电子,《共享水岸: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在长宁区图书馆分享,该书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朱怡晨,在系统梳理苏州河两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共享”是21世纪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滨水工业遗产可通过全民共享、让渡共享、群共享等多种模式来提升整体公共价值。

  她谈到,滨水工业遗产应该是共享的城市景观,而评价共享性包括五个核心维度——历时性、渗透性、分时性、多元性和日常性PP电子。通过更加系统的空间更新设计,将共享城市景观作为苏州河更新的目标,实现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平衡,使苏州河畔真正成为人人可达、时时开放、全天候为不同的人所使用的“共享水岸”PP电子。

  《共享水岸: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聚焦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的更新,从共享作为城市空间使用和感知的现象与趋势出发,以苏州河工业遗产作为空间研究对象,从社会空间视角探讨滨水工业遗产空间改造发生的动力,并提出基于共享的空间更新设计方法。据书中统计,苏州河沿岸有63座工业遗产,与一般建筑、街区相比,工业遗产特点之一是尺度大,但如果仅仅是“保护”,而无法让人进入,这些遗存就是“死的”。

  同济大学出版社“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书系以上海研究的历史经典为范,聚焦今日上海,无论是工人新村、商街、创意园区,还是娱乐空间、滨江岸线、里弄世界等,都力求以历史(纪事)为经,以场所(社会空间)为纬,来书写当代上海春秋PP电子。此前已出版《上海纪事:社会空间的视角》《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上海老城厢百年:1843-1947》《上海:从市镇到通商口岸(1074-1858)》。

  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该书系主编于海看来,“共享的概念,不光是水岸,而是整个城市的共享。只有整个城市的共享,才能让城市人的空间经验变得丰富。人工智能浪潮下,人的感受、经验和情感难以被取代,而丰富的情感离不开丰富的空间。”

  “工业遗产应该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进入、通过,使得它们退出生产序列后,可以成为整个社区和城市的活动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李振宇谈到,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近代工业文明PP电子,当前“城中厂”更新改造需要全社会新的智慧、新的方法、新的视角,以适应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变化。上海市建设评标专家邓耀学分享苏州河从工业岸线发展到景观岸线的历史,带领读者透过滨江空间变迁去感知理解社会变化。

  据悉,“上海漫步:历史与更新”系列阅读活动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与长宁区图书馆共同策划,该系列搭建学界、行业与广大市民的交流平台,让读者从不同侧面理解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城市发展与变迁过程,从而带来更丰富广阔多元的城市阅读视角。

Copyright © 2012-2024 九游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