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4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在长沙市成功召开。该论坛研讨目的在于探讨乡村振兴与风景园林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中,多位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介绍了乡村风景园林建设、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专家们针对乡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该分会场的研讨,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与风景园林的协同发展,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该分会场也为广大参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加强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上半场分享专家分别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王香春院长、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王义强教授、东南大学李哲教授、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蓉、北京林业大学姚朋教授、重庆大学毛华松教授。本场由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成都市公园城市研究院陈明坤院长主持。
乡村环境整治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我国乡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定位不科学、特色不鲜明、类型同质化、生态矛盾突出等问题,开展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研究,PP电子以价值中立为导向,研究提出多尺度多层级的乡村生态景观资源分类方法,构建乡村生态景观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开发乡村生态景观资源数据库平台并在全国范围选取典型示范村进行应用示范。研究形成了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特征图谱、《乡村景观资源评价标准》、乡村景观资源一体化数据库应用平台等重要成果,能够引导乡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改善乡村景观质量、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在不断弱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正面临着城市化与公共设施化、盆景化与装饰化以及城市镜像化与试验田化的困境。乡村景观建设的地方性是核心,乡村景观表征是抓手,景观特征的评价则是有效的建设途径。乡村景观的评价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维度的表征体系,但从发展过程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乡村景观的认知与评价长期以来聚焦在景观特点(LF)、景观特征(LC)的评价,而景观性格(LP)的评价没有收到关注,本研究结合南京牌坊村乡村景观的评价研究建立了基于景观空间基本单元、复合单元到特征景观的景观特征评价和融合过程,建立了景观性格评价的一套完成的方法和体系。
通过对生态保护型乡村常口村和休闲旅游型乡村牌坊社区关键种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PP电子阐明乡村生态景观关键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主要由种群规模、遗传结构和基因流3个要素决定;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解析了休闲旅游型乡村牌坊社区农田边缘、居民点周边、水域边缘、人工林、茶林交错区、其它林地等不同乡村生境物种多样性组成变化,揭示了上述乡村生态景观6类生境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影响机制;通过量化自然和人为因素在乡村生态系统多样性、关键属性和功能的相对贡献,发现生态保护型乡村生态系统数量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呈现显著相关,自然要素对生态保护型乡村不同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差异的贡献率是人为活动干扰因素贡献率的4.5倍。
“双碳”视野下的乡村景观高质量发展是当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内容之一,算法分析与数字制图协同的乡村景观碳源碳汇量化方法是其重要解析途径。报告在相关概念、现有理论与方法简析基础上,阐释面积系数法原理及其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基础,基于乡村景观碳源碳汇量化解析体系建立碳模型,依托GIS平台开展数字制图研究,并以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碳量测度评价。相关研究有助于合理提升乡村低碳建设实效与设计预期的匹配度,为乡村景观“双碳”发展、低碳景观规划设计与更新改造提供分析途径与参考依据。PP电子
在介绍乡土景观相关概念、构成要素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今的“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进一步总结了乡土景观给予人们的感受与乡土景观的疗愈康养功效,最后作为结束语指出,在进行作为安全性、审美性、生态性、社会性、精神性等载体的乡村建设时,必须走乡土化之路以及从乡土景观、到康养小镇,再到绿康城市的城市绿地建设之路。
以《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保护管控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协调发展问题。在对本底资源进行全面翔实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梵净山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中的现实矛盾和具体诉求,按照世界自然遗产和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要求,提出“资源全面保护、行为有效约束、PP电子管理高效有序,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目标。采取“两区域六分区”策略,制定管控制度和目标,确定各分区管控措施。基于此对区内47个村庄划分为管控限制、文化保护、协调发展三种不同类型,对其建设管理、产业发展等提出具体建议和要求,并站在居民角度进行政策解读和思想疏导,实现梵净山资源全面保护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分三大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北京是冰上项目举办地,张家口赛区是主要雪上项目举办地。张家口赛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总面积125.2公顷,统筹范围约25平方公里。张家口赛区太子城核心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与营建项目通过构建全域全景视角下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应用全时保障视角下的生态景观营建技术,从前期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实施保障阶段三阶段对绿色东奥提供全流程设计服务指引。在此基础上,以乡村共享办奥为主题背景,回应统规自建、宅地退出、留地退居的宅地民居退改补政策,以绿色奥运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作为自然、社会、经济融合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态、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西部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绿水青山和自然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域,蕴含多元的乡村类型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发展脉络的民族聚居区,西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既与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共性”,也具有自身发展的“入性”。报告以巫山光明村乡村振兴实践为案例背景,介绍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具体实施路径。
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下半场分享专家分别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院高工辛泊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潘阳院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老师李雨柔、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陈楚文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龙岳林教授、成都市公园城市研究院院长陈明坤。本场由北京林业大学副院长姚朋教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主持。
报告介绍了以杭州三江汇长安沙地区乡村景观更新探索项目实践,从构建乡村与城市的宏观脉络、乡村优势特色的识别与利用、新型多元乡村生活的构建、乡村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化保障四方面,全面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实践。
民宿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新兴产业业态,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民宿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周边乡村区域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宿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民宿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系统有机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结合闆城小镇“民宿+产业”和百花山社“民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提出如何立足乡村实际,以“民宿+”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的具体方式。
湖南省村旅游以乡村或城郊型景区为主体,人们热衷于前往城郊、乡村地域开展旅游活动,以此满足自身休闲、求知探索和回归自然等需求。本报告应用网络大数据来探究湖南省域范围内景区的户外游憩行为,通过研究游憩行为时空特征和分布格局:一方面,证明了网络文本数据在揭示行为时空变化、活动类型方面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探究游憩规律和影响因素,展现乡村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区域差异性,揭示乡村旅游热点区域,为乡村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湿地乡村是浙北平原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地理景观单元,具有湿地、PP电子耕地、村庄交织伴生、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脆弱等特征。报告以大量事实为证,湿地乡村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保护的冲击、湿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未能有效覆盖、不科学的退耕退养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等矛盾。结合杭州地区的张堰村、五丰村、万景村规划设计案例,提出构建互动耦合的功能布局、划定科学的空间管控分区、营造多功能融合的宜居环境、确立生态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实施科学的生态修复和管护措施、开展自然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游憩等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期为湿地乡村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报告介绍了中国乡村绿色产业综合体建设规划构想,以自然生态功能区、农业生产功能区、居住生活功能区三大圈层,构建乡村绿色产业综合体基本功能结构模型。
报告以成都为背景,介绍了公园城市目标下的乡村表达。成都依山水而兴,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相望,崛江、沱江水系“两水”依,连绵葱郁的森林与星罗棋布的林盘“两林”相映。道法自然的都江堰水网孕育了城市与生态共融的人居环境,具有优厚的生态特征和休闲的生活特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2100余万常住人口相依共存,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成都平原为空间依托的川西林盘是具有鲜明特质、稳定肌理和独特印记,是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通过系统科学地保护、传承、运用、创新,塑造公园城市魅力特色。
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的专家报告内容涉及到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乡村振兴、乡村景观特征识别、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景观的“双碳”解析、乡土景观特征和康养效益、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协调发展等。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乡村风景园林的发展和振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该分会场通过对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报告和研讨,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策略,为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此外,该分会场还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学术界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总体而言,该分会场的专家报告和研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多个方面。通过对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风景园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原标题:《分会场三丨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成功举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